以营养素维护健康的麸胱甘肽含量
麸胱甘肽 由下列三种胺基酸组成: 半胱胺酸、甘胺酸和谷胺酸。 它存在于人类、动物、植物和真菌中,可帮助保护细胞免受日常的环境和化学氧化损害。 麸胱甘肽还可以帮助肝脏清体,并帮助人体将维生素 E 和 C「循环再用」。
研究 显示,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较高,与人们(尤其是在老年人)的患病风险降低有关。 反过来,根据2007年的一项研究,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偏低,与罹患恶性细胞变异、心脏病、糖代谢病、痴呆症、传染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。
有许多提高麸胱甘肽含量的方法,可同时使用饮食和营养补品。 食用下列富含硫的食物,可帮助优化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。
富含硫的蔬菜和水果:
- 牛油果
- 西兰花
- 椰菜
- 椰菜花
- 蒜头
- 西柚
- 羽衣甘蓝
- 洋葱
- 蕃茄
含有半胱胺酸的食物,例如鸡肉、火鸡、酸乳酪、芝士、鸡蛋、 葵花籽和豆类,也可以帮助提高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。 如果这仍不足够,可以考虑下列补充品。
NAC(乙醯半胱胺酸)
有效抗氧物质乙醯半胱胺酸(NAC)是 左旋半胱胺酸(天然胺基酸)的衍生物。 除了用于修复服用扑热息痛(乙醯胺酚)过量的病人和分解肺部粘液之外,大部分医生对这种物质NAC并不怎么关注。
NAC是常用于帮助增加 麸胱甘肽 含量的营养补充品。 摄入后,人体会将较稳定的NAC转化为较不稳定的麸胱甘肽分子。 每天口服一次或两次。
乳清蛋白
乳清蛋白质粉 很受欢迎,经常被用作代餐。 它是运动员和经常运动者的常用补充品。 因为它可以饱腹,所以想轻体的人也常会食用。
乳清蛋白富含 支链胺基酸 和必需胺基酸,包括制造麸胱甘肽所需的蛋白质。 如果你有喝牛奶或吃芝士,应该常会摄取到乳清蛋白;牛奶中的蛋白质有20%是乳清,80%是酪蛋白。
2020年发表于《营养》的一项研究 显示,乳清蛋白可以优化糖代谢病患者的麸胱甘肽含量,并减少氧化损伤的标记。 此外,2019年发表于《伤口护理期刊》 上的一项乳清蛋白研究发现,测试对象的麸胱甘肽含量有所提高。
Omega-3脂肪酸
Omega-3脂肪酸又名多不饱和脂肪酸(PUFA),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。 它们主要包含二十碳五烯酸(EPA)和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,对心脏、脑部、肠道和关节具有许多益处,根据研究,这是因为其分解素和活性代谢物有助于减轻发炎。
2017年的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调查了60名糖代谢病患者。 受试者服用2000毫克EFA或安慰剂。 服用EFA的人发炎(CRP)减少,血液中的麸胱甘肽水平则有所增加。
此外,《植物疗法研究》中的一项2019年研究 显示,每天两次、每次1000毫克的 omega-3鱼油和 亚麻籽油 提高了血液中的 麸胱甘肽含量。
2014年发表于《营养期刊》的一项研究 显示,大多数人的饮食中没有充足的必需脂肪酸。 不过,这些重要的营养素可在多种食物中找到,包括鱼类(鲭鱼、鳕鱼和三文鱼的含量特丰富)、 核桃、 芡欧鼠尾草籽 、 亚麻籽、 火麻籽和牛油果。
通常剂量:1000 - 2000毫克,每天一次或两次。
维生素B群
维生素B群包含的八种维生素,均在整体健康和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 它们对于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糖和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特别重要,能帮助人体将这些重要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用能量。
所有维生素B都是水溶性的,换句话说,血液中任何未使用或过量的维生素B都会随著尿液排出。
2014年的一项研究 讨论了 维生素B2 (又名核黄素)的重要性,及其在 麸胱甘肽 代谢中的作用。 此外,根据《分子神经生物学》上的一项2017年研究,维生素B12缺乏症与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偏低有关。
建议剂量: B群维生素剂量见标签。
维生素C (抗坏血酸)
基本上,包括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物种都可以制造 维生素C ──人类、猴子和豚鼠除外。 许多科学家认为,人体曾经具有制造维生素C的能力,但后来失去了这种能力。
脑部和肾上腺的维生素C含量特高,比血液中的维生素C多15至50倍。 维生素C具有抗氧特性,也是至少八个重要生化反应中的酶「辅助因子」。
《美国临床营养期刊》上的一项2009年研究 发现,在六岁及以上的人中,有超过7%的验血报告显示维生素C不足。 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只食用少量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。我本人曾诊断三名坏血病患者;在1800年代,英国水手患坏血病很普遍,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新鲜水果。
1993年的一项研究 评估了500毫克至 2000毫克维生素C对红血球中的麸胱甘肽含量的影响。 研究人员发现,500毫克便足以提高红血球中的麸胱甘肽含量,每天 2000毫克的剂量并不会比每天500毫克更有效。
2000年的一项研究 显示,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与白血球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有关。 白血球有助于防止感染。
特后,2003年的一项研究 评估了补充维生素C对健康成年人的影响。 一半的受试者服用500至1000毫克的维生素C,另一半则服用安慰剂。 三个月后,维生素C组的白血球中的 麸胱甘肽 含量比安慰剂组为高。
建议剂量:500至1000毫克,每天一次或两次。
维生素E
维生素E 是有效的抗氧成分,对健康有许多好处。 摄入维生素E或透过综合维生素获取维生素E,都可以帮助优化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。 2013年的一项研究 显示,与服用安慰剂的人相比,补充维生素E者的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有所上升。 建议剂量:见标签上的指示。
α-硫辛酸(ALA)
α-硫辛酸 是人体可以制造的天然化合物。 它也是有效的抗氧物质。
2016年的一项研究 显示,含α-硫辛酸的膳食补充品可以帮助提高麸胱甘肽含量,同时减少整体氧化损伤。
2019年的一项糖代谢病研究 也证实,ALA可以帮助增加糖代谢病患者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。
硒
微量矿物质 硒 在整体健康中有著重要功能,在免疫、生育 和抗氧方面都发挥作用。 硒的食物来源包括牛肉、鸡肉、 巴西坚果、 葵花籽、 芡欧鼠尾草籽和蘑菇。
总的来说,硒被认为是安心的,可以单独补充,或透过优质综合维生素摄取。
益生菌
益生菌 通常是为肠道健康而摄取。 然而,它们似乎也有助于维护细胞的健康 麸胱甘肽含量。 一项2013年的 糖代谢病患者研究显示,含有乳酸菌、双歧杆菌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的综合益生菌补充品,可能有助于提高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。 建议剂量:50亿至600亿单位,每天一次或两次。
绿茶
如果不计水的话, 绿茶 是全球第二特常用饮品,仅次于咖啡。 2013年的一项研究 显示,与仅喝水(每天四杯)的人相比,饮用绿茶(每天四杯或更多)者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有所增加。 也有绿茶萃取物补充品提供。
其他可增加麸胱甘肽的草本植物
其他可能有助于增加血液中 麸胱甘肽 含量的草本植物包括:
参考文献:
- Julius M, Lang CA, Gleiberman L, Harburg E, DiFranceisco W, Schork A. Glutathione and morbidity in a community-based sample of elderly. J Clin Epidemiol. 1994;47(9):1021–1026. doi:10.1016/0895-4356(94)90117-1
- Franco R, Schoneveld OJ, Pappa A, Panayiotidis MI. The central role of glutathion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uman diseases. Arch Physiol Biochem. 2007;113(4-5):234–258. doi:10.1080/13813450701661198
- Deepmala, Slattery J, Kumar N, et al. Clinical trials of N-acetylcysteine in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: A systematic review. Neurosci Biobehav Rev. 2015;55:294–321. doi:10.1016/j.neubiorev.2015.04.015
- Jay R. Hoffman & Michael J. Falvo (2004). "Protein - Which is best?".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(3): 118–130.
- Derosa G, D'Angelo A, Maffioli P. Change of some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fter supplementation with whey protein isolat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. Nutrition. 2020;73:110700. doi:10.1016/j.nut.2019.110700
- Gutman JBL, Kongshavn PAL. Cysteine/cystine-rich undenatured whey protein supplement in patients' pressure ulcers outcomes: an open label study. J Wound Care. 2019;28(Sup7):S16–S23. doi:10.12968/jowc.2019.28.Sup7.S16
- Moro, K., Nagahashi, M., Ramanathan, R., Takabe, K., & Wakai, T. (2016). Resolvins and omega thre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: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cancer.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, 4(7), 155-64
- Am J Clin Nutr. 2015 Dec;102(6):1357-64. doi: 10.3945/ajcn.115.116384. Epub 2015 Nov 11.
- Soleimani Z, Hashemdokht F, Bahmani F, Taghizadeh M, Memarzadeh MR, Asemi Z. Clinical and metabolic response to flaxseed oil omega-3 fatty acids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: A randomized, double-blind, placebo-controlled trial.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. 2017;31(9):1394–1400. doi:10.1016/j.jdiacomp.2017.06.010
- Raygan F, Taghizadeh M, Mirhosseini N, et al.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flaxseed oil and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: A randomized, double-blinded, placebo-controlled trial. Phytother Res. 2019;33(7):1943–1951. doi:10.1002/ptr.6393
- Papanikolaou Y, Brooks J, Reider C, Fulgoni VL. U.S. adults are not meeting recommended levels for fish and omega-3 fatty acid intake: results of an analysis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NHANES 2003–2008. Nutrition Journal. 2014;13:31. doi:10.1186/1475-2891-13-31.
- Ashoori M, Saedisomeolia A. Riboflavin (维生素B₂) and oxidative stress: a review. Br J Nutr. 2014;111(11):1985–1991. doi:10.1017/S0007114514000178
- Misra UK, Kalita J, Singh SK, Rahi SK.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in 维生素B12 Deficiency. Mol Neurobiol. 2017;54(2):1278–1284. doi:10.1007/s12035-016-9736-2
- Gaby, Alan. Nutritional Medicine , Second Edition April 2017
- Harrison FE, May JM. 维生素C function in the brain: vital role of the ascorbate transporter SVCT2. Free Radic Biol Med. 2009;46(6):719–30. doi: 10.1016/j.freeradbiomed.2008.12.018.
-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. 2009 Nov;90(5):1252-63. doi: 10.3945/ajcn.2008.27016. Epub 2009 Aug 12.
- Johnston CS, Meyer CG, Srilakshmi JC. 维生素C elevates red blood cell glutathione in healthy adults. Am J Clin Nutr. 1993;58(1):103–105. doi:10.1093/ajcn/58.1.103
- Lenton KJ, Therriault H, Cantin AM, Fülöp T, Payette H, Wagner JR. Direct correlation of glutathione and ascorbate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age and season in human lymphocytes. Am J Clin Nutr. 2000;71(5):1194–1200. doi:10.1093/ajcn/71.5.1194
- Lenton KJ, Sané AT, Therriault H, Cantin AM, Payette H, Wagner JR. 维生素C augments lymphocyte glutathione in subjects with ascorbate deficiency. Am J Clin Nutr. 2003;77(1):189–195. doi:10.1093/ajcn/77.1.189
- Rafighi Z, Shiva A, Arab S, Mohd Yousof R. Association of dietary 维生素C and e intake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. Glob J Health Sci. 2013;5(3):183–187. Published 2013 Mar 20. doi:10.5539/gjhs.v5n3p183
- Derosa G, D'Angelo A, Romano D, Maffioli P. A Clinical Trial about a Food Supplement Containing α-Lipoic Acid on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. Int J Mol Sci. 2016;17(11):1802. Published 2016 Oct 28. doi:10.3390/ijms17111802
- Ebada MA, Fayed N, Fayed L, et al. Efficacy of Alpha-lipoic Acid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Iran J Pharm Res. 2019;18(4):2144–2156. doi:10.22037/ijpr.2019.1100842
- Richie JP Jr, Muscat JE, Ellison I, Calcagnotto A, Kleinman W, El-Bayoumy K. Association of selenium status and blood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s in blacks and whites. Nutr Cancer. 2011;63(3):367–375. doi:10.1080/01635581.2011.535967
- Asemi Z, Zare Z, Shakeri H, Sabihi SS, Esmaillzadeh A. Effect of multispecies probiotic supplements on metabolic profiles, hs-CRP,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. Ann Nutr Metab. 2013;63(1-2):1–9. doi:10.1159/000349922
- Basu A, Betts NM, Mulugeta A, Tong C, Newman E, Lyons TJ. Green tea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glutathione and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adul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. Nutr Res. 2013;33(3):180–187. doi:10.1016/j.nutres.2012.12.010
- Ebrahimpour Koujan S, Gargari BP, Mobasseri M, Valizadeh H, Asghari-Jafarabadi M. Effects of Silybum marianum (L.) Gaertn. (silymarin) extract supplementation on antioxidant status and hs-CRP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: a randomized, triple-blind, placebo-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. Phytomedicine. 2015;22(2):290–296. doi:10.1016/j.phymed.2014.12.010
免责声明: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诊断⋯